首页>>医院要闻
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各种小动作多、无法安静、学习成绩不理想、易冲动等各种问题。太多家长为孩子的这些表现感到焦虑不安,抑或困惑不解,这些孩子经常被归为“问题学生”。其实,孩子的这种表现,并不是他不听话,并不是他故意这样做,而是有可能患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疾病,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是孩子“叛逆”或“懒惰”,是孩子自己无法控制的痛苦,也不是父母教育方法无能,是阻隔父母与孩子良好沟通的障碍。孩子并不是不听话,而是在你未知的世界中病着,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更多的关注。
“我不是不听话”
小新(化名) 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他就读于一所让很多家长都羡慕的重点小学。小新的爸爸妈妈工作很繁忙,对他的关注有限。他从小是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轮流照看,幼儿园时小新就表现出比一般孩子更好动, 幼儿园班里不听老师的话,经常把小朋友弄哭,很多小朋友不愿意跟他玩。之前爸爸妈妈认为孩子就是好动调皮,也没有特别关注。但是上了小学以后,爸妈真正的烦恼就来了。小新不按时写作业,不遵守纪律, 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甚至和同学打架,和老师顶嘴。考试成绩也不好,经常排在班级倒数几名。老师很是头疼,三天两头的打电话找小新父母商量对策。爸爸妈妈轮流每天抽出时间陪小新写作业,周末陪着上各种补习班,可是成绩却一直没有明显的提高。
小新妈妈很着急,带着小新看过中医,吃了一个多月中药,也没什么效果。妈妈的情绪也在这一天天的陪伴中变得急躁起来,家里也经常因为小新写作业和考试的事情愁云密布,鸡犬不宁。
六安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郑世柱告诉记者,小新患的就是多动症,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发病率在学龄期儿童为3%-7%。“虽然社会知晓率不高,但是多动症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我们平均一周都要接诊几个多动症患儿,很多青少年犯罪都和多动症有关。”
认识儿童多动症
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叫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4%-12%的学龄儿童。66%-85%患儿的ADHD可持续到青少年和成年时期。ADHD具有三大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
郑世柱告诉记者,随着年龄增长,ADHD患儿表现出的核心症状也有所不同。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难以将精力集中于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当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还经常丢三落四,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听不进去,没有上进心等。多动和冲动:表现为活动多,静不下来,上课总是坐立不安, 小动作多,对于老师的提问,问题还没听完就脱口而出, 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话,喜欢招惹同学,在对方表示反感和厌恶的时候仍然克制不住自己,等等。
ADHD对儿童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在学校表现差,课堂效率低,学习成绩就很难提高,加上同学关系差,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随着患儿年龄增长这种功能损害还会持续发展,并可共病其他疾病,如抽动障碍、抑郁、焦虑,对立违抗性障碍和品行障碍等。因此,及时的诊治对ADHD患儿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一种高发病率的神经发育障碍,仅有15%的ADHD患儿到成年早期可达到完全缓解。”郑世柱告诉记者,ADHD易共患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以及社会关系适应障碍,对患者的学业、职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均产生广泛而消极的影响。“ADHD患儿在青春期和成人后出现暴力和犯罪是一般人群的5~10倍。”
现有的研究一致发现,ADHD患者在青春期和成人期的学业及职业水平低于普通人群。长期的随访研究发现,ADHD患儿在学校期间,出现学习困难、阅读水平差、留级、休学、退学或就读于特殊班级的比例更高,他们比一般学生需要更多的额外辅导,到青春期时,大约10%的患儿曾出现过退学。最后导致ADHD患者的受教育年限比一般人要短,学历也更低,约30%不能正常高中毕业,只有20%能够进入大学学习,仅5%~12%最后可完成大学学业。
治疗和关爱双管齐下
4月20日-26日,是2020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关爱周,为帮助更多的父母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开展面对多动症儿童的科普宣教及义诊活动。据了解,目前全国约有2300万儿童和青少年正在遭受多动症的困扰。由于公众对于ADHD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规范治疗,国内ADHD患儿的就诊率低,确诊后也仅有不足1/3的患儿接受规范治疗,部分患儿症状将持续到成年,使其整个成长过程受到影响。市康复医院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提供专业的评估和指导帮助ADHD儿童找回注意力,重拾自信心。
“很多家长有这样一个误区,简单认为孩子的‘多动’是天性,并没有什么问题,正确认识多动症,切勿认为多动症不是病。要早筛查早识别,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结合药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坚持充分有效的规范治疗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家校沟通积极的家庭管理。”郑世柱向记者介绍,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成立于2016年,是六安市最早开展儿童康复的专业机构,是安徽省残联自闭症、小儿脑瘫、智力抢救性康复定点单位。其诊疗范围包括:如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运动发育迟缓、小儿脑性瘫痪、脑损伤、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精神发育迟滞、脑炎后遗症、小儿遗尿症、儿童情绪、行为障碍、学习困难、小儿斜颈、脊柱侧弯、扳机指等。“希望社会上更多地关注儿童多动症,通过专业的评估和指导帮助ADHD儿童找回注意力,重拾自信心,成就本应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相关链接:
多动症科普系列—— 孩子得了多动症怎么办?
我的孩子好动,就是多动症吗?
正常的孩子即使聪明淘气,但是,能够把控自己的注意力,做事情分场合,不会影响学习、成长和人际交往;而多动症的孩子老是拖拉、马虎,不分场合就调皮捣蛋、乱发脾气,学不好、玩不好也睡不好,与那些正常的孩子远不一样。
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关注有助于及时确诊ADHD。当您怀疑您的孩子或学生可能是多动症时,应细心观察并通过SNAP-IV评定量表进行初步的筛查。SNAP-IV评定量表主要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三个维度来进行评估,如果筛查结果满足:注意力不集中平均分≥1分;多动冲动平均分≥1分,则怀疑ADHD(多动症)。
由于自测结果往往较为主观,不够准确,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ADHD都需要治疗吗?
孩子一旦被诊断为ADHD,家长往往忧心忡忡:多动症是不是长大就会好了?需要治疗吗?治得好吗?孩子的成绩上得去吗?
国际上各个国家针对ADHD制定了专业的诊疗指南,用于指导专科医生的诊疗行为。ADHD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医生、父母和老师的共同参与。根据国际标准,首先是父母和老师的细心观察,然后通过父母或教师版SNAP-IV评定量表对疑似ADHD儿童进行初筛,进一步的确诊则需要由专科医生来完成。专科医生除了会详细询问和观察孩子的表现外,还会进行相关检查,目的是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当儿童被确诊为ADHD后,专科医生会根据循证指南意见并结合患儿和父母意愿,为患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时的治疗,可使儿童的ADHD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改善各项功能;而治疗不及时,则可能错过孩子自尊心、社交和自信心培养的关键时期。
ADHD到底该如何治疗呢?
治疗多动症主要有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两种手段,目前国际上权威指南推荐的治疗策略是:学龄前(4~5岁)儿童:以行为治疗为主,在父母/老师实施的行为干预未能显著改善症状的情况下,应接受药物治疗;学龄期(6~18岁)儿童青少年:以药物治疗为主,可同时辅以行为治疗,在配合行为治疗的同时,及时接受药物治疗是更明智的选择,可帮助孩子尽快恢复自信,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儿童康复科:0564-3275231;
郑世柱主任:1368566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