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

  • 微信公众号

    预约挂号

  • 官方视频号

    关注我们

  • 官方抖音号

    健康科普

首页>>医院要闻

医院要闻

勇闯高龄手术“禁区”,百岁老人康复出院

发布时间:2020-08-25 阅读次数: 分享到:

    “老人家,您今天就可以出院啦,来跟您说一说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祝您早日康复!”骨二科丁少成主任亲切地对梅奶奶说。“今天就出院了?那太好了!”家住苏埠镇102岁的梅奶奶拉着丁少成的手,感谢之情溢于言表。

    梅奶奶的儿子告诉记者:“这已经是老太太第二次来皖西卫院附院(市二院)了,对医护的技术和服务都很满意。2018年第一次手术后,回家恢复的很好,所以,这次老太太点名要来市二院,找丁主任。

 

 

百岁老人不慎跌倒,导致骨折

   据悉,8月17日,梅奶奶在家中不慎跌倒,导致右髋部摔伤,不能站立、活动受限、疼痛难忍,家人紧急送至市二院救治。经检查诊断为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改良Evans Ⅴ型),伴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手术or保守治疗,陷入两难

    百岁老人骨折,能否手术?相信在很多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问号。

   高龄,一直被视为骨折手术的“禁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基础疾病复杂、骨折后创伤应激严重,围术期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导致脏器功能衰竭,增加死亡风险。但是,如果不做手术,采取保守治疗,老人可能会落下残疾且需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栓塞、心脑血管栓塞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

    为百岁老人行手术治疗,无论对患者、家属,还是对主刀医生以及整个医疗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尤其,现在面对的是一位102岁的超高龄患者,术前准备、麻醉耐受、术后护理和康复,每一道都是难关。

    然而,随着该院医疗技术水平、麻醉安全性和围手术期护理水平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如今,高龄手术在该院已不再是“禁区”,早在2018年,该院骨二科就为梅奶奶成功施行了腰椎骨折微创手术,术后效果满意。

 

多学科紧密协作,成功完成手术

    “我还想站起来。”梅奶奶思维依旧非常清晰,在听到要动手术后也丝毫没有顾虑。

    经过与患者子女充分沟通,面对患者和家属坚定而又信任的目光,骨二科团队毅然接下了这场“攻坚战”。为尽最大限度确保手术成功,该科组织开展了多学科会诊、术前评估,制定了手术麻醉方案和应急预案,还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治疗制定了合理周密的计划。

    8月19日,麻醉科副主任李德奎积极准备,用小剂量,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方式为梅奶奶实施了麻醉,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实时监测生理指标,确保老人在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丁少成主任带领医生团队为患者施行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在骨二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梅奶奶成功闯过了麻醉、手术等多个难关,手术很成功。

 

术后精心护理,康复出院

    高龄老人的术后护理和康复,对于避免并发症、帮助患者快速康复至关重要。骨二科护士长孙佩霞带领护理团队每天都到梅奶奶的床边精心护理、耐心宣教。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肢血运及感觉情况,协助患者活动患肢,预防血栓发生;协助更换卧位,预防压力性损伤;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肢做踝泵及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指导家属进行正确按摩,贴心地指导家人回家后为老人进行康复锻炼。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家人的健康宣教,多次嘱咐家人加强患者营养,补充蛋白质,多饮水等等。经过术后护理和康复,梅奶奶恢复很好,顺利出院。

    骨二科主任丁少成在接受采访时说:“人到百岁被称为“期颐之年”,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我们医护人员能做的就是要用精湛的技术、专业的护理、精益求精的精神,为老年患者解除病痛,不辜负患者的信任。” (张凤、胡红梅)

 

    专家链接:

    丁少成,主任医师,教授,大外科中心主任,骨二科主任。安徽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骨科医师协会委员,安徽省骨科医师协会关节组委员,安徽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安徽省脊柱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六安市创伤学会副主任委员,六安市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先后在安徽省立医院、北京301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任《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审稿人。  

    擅长关节与创伤,如髋膝关节置换,单髁置换,髋关节置换翻修,骨盆髋臼骨折的前后路手术,颈腰椎前后路手术。

    坐诊时间:每周二上午,联系电话:0564—3309719

 

    健康宣教: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

    1.适量运动。力所能及地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肌肉力量、平衡能力、柔韧性、灵活性等。如太极拳、舞蹈等,尤其可以预防再发跌伤;

    2.合理用药。请医生定期检查自己服用的药物,了解药物副作用,严格按医嘱服药,减少不必要的药物;

    3.合适的服饰和辅具。鞋子要合脚、防滑,避免穿高跟鞋,必要时借助拐杖、助步器、轮椅等;

    4.减少危险行为。动作尽量轻、慢,不爬高、站着穿裤子,上下楼梯、乘坐公交车时抓扶手;不去人多、湿滑和不平的地方;

    5.健康生活方式。均衡膳食,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不吸烟,不饮酒,不喝浓茶和咖啡,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睡前尽量少饮水,减少起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