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院要闻
“疼得直冒汗,走两步就得歇,以为是老毛病犯了,没想到是心脏血管堵得像石头!”62岁的陈女士坐在皖卫附院(六安市二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病房里,说起半个月前的险情仍心有余悸。而让她重获新生的,正是心内科二病区主任刘发军团队的新技术——一场高难度的“拆弹”手术,硬是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
陈女士有10年高血压病史,平时常感胸闷,以为是年纪大的正常现象。直到半个月前,她买菜时突然胸口如压巨石,疼得蹲地不起,被家人紧急送往市二院。
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让医生们心头一紧:右冠脉完全闭塞(CTO病变),血管内的斑块钙化坚硬如石;左冠脉两支血管也是中到重度狭窄,相当于心脏的两条“生命线”一条完全堵死、一条濒临堵塞,随时可能引发心梗,危及患者生命。“CTO病变是指供应心脏本身血供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慢性完全闭塞(时间≥3月,并有侧支循环),时间久了闭塞段会硬化如石,导丝难以通过。这类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有限,手术风险又极高,并发症多,故许多需转诊至上级医院。”刘发军解释道。
但这一次,团队决定迎难而上。“就像在血管中走迷宫,过去是摸黑前行,如今有了‘导航’和‘新工具’。”刘发军介绍,此次手术采用“组合拳”技术:新式介入导丝:如“绣花针”般精细,可逐步穿透钙化斑块;微导管:充当“探路先锋”,确保导丝精准抵达闭塞处;血管内超声(IVUS):堪称“血管透视眼”,实时显示血管横截面,清晰呈现斑块硬度、堵塞长度及血管直径。
手术中,刘发军紧盯屏幕,在IVUS引导下谨慎操控导丝。“最关键的是找到‘真腔’,避免损伤血管外膜。”他全神贯注,导丝每前进0.1毫米都需精准把控。历时两个多小时,导丝成功突破右冠脉闭塞段,随后用球囊逐步扩张,IVUS实时评估,最终精准植入支架。而且左冠脉的狭窄病变后期也给予良好处理,通过血运重建,两条“生命线”终于恢复畅通。
“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现在走路完全不喘!”陈女士指着腕部的微创切口感慨,“原以为心脏手术要开胸,没想到只需这么个小口子,刘主任团队的技术真是太牛了!”
刘发军比喻道: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目前是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最后堡垒”,也是心血管介入治疗的热点和难点。我们采取的介入新技术就如同在塌方隧道中重建通路,既要避开“暗礁”(血管夹层),又不可击穿“墙壁”(血管破裂),全凭医生的“绣花功夫”与团队协作。这项技术不仅能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更能显著提升患者生存率。目前,安徽省内能稳定开展此类技术的医院寥寥无几。
“放在几年前,这样的病例我们可能束手无策。如今市二院的CTO手术成功率已达国内先进水平,本地患者无需再奔波外地求医。”刘发军表示,团队通过引进设备、精进技术,已突破这一“禁区”。“医生的价值,正是见证患者从痛苦到康复的蜕变。未来我们将继续提升技术,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重获‘心’生。”(来源:六安新周报 摄影:谢昕 二审:胡红梅 专业审核:刘发军 终审:王小钊 宣传与精神文明建设部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