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院要闻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电极定位准确、阻抗正常、心率检测准确、充电功能正常,脉冲发生器植入成功!”8月3日,皖卫附院(市二院)手术室里,随着神经外科主任李道龙的话音落下,六安市首例可充电心电感知迷走神经刺激器(VNS)植入术顺利完成。这一突破性的手术,为一位饱受30年癫痫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手术仅耗时2个小时,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5天即办理出院,充分展现了该手术创伤小、风险小的优势。
30年癫痫困扰,药物治疗失效
“4岁第一次发作时,孩子突然倒地、口吐白沫,我们还以为是食物中毒。”回忆起小女儿的病情,母亲至今心有余悸。此后近30年,刘女士的癫痫如同“不定时炸弹”,不仅有四肢抽搐、意识丧失的大发作,还时常出现愣神、嘴角抽搐的小发作,最多时一天发作三四次。
为了治好女儿的病,家人带着刘女士跑遍了合肥、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医院,还尝试过3种抗癫痫药物的联合治疗,可病情始终不见好转。“药已经加到最大剂量了,孩子整天没精神、浑身没力气,副作用把人熬得难受,可癫痫发作还是控制不住。”回忆起求医路上的艰难,刘女士的母亲红着眼眶哽咽道,“后来合肥的专家建议我们来市二院找李道龙主任试试,本来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这次手术,真的给我们家带来了转机!”
这并非个例。数据显示,我国癫痫患者约900万,其中30%属于难治性癫痫——即规范使用2种及以上抗癫痫药物,发作仍无法控制。“这类患者若不及时干预,不仅会损伤认知功能,还可能因发作时跌倒、窒息危及生命。”李道龙解释,传统治疗中,部分患者可通过脑部癫痫灶切除术缓解,但约50%的患者因病灶广泛或位置特殊,无法接受手术,只能在药物失效后陷入“无计可施”的困境。
新技术植入“可充电调节器”,精准调控大脑
“迷走神经刺激器植入(VNS)术,相当于给大脑装了一个‘智能脉冲调节器’。”李道龙解释道,手术核心是在患者颈部迷走神经上植入电极,再在胸部皮下埋入一个脉冲发生器,通过规律释放微弱电流,调节大脑异常放电,从而减少癫痫发作。
与传统不可充电设备相比,此次植入的可充电迷走神经刺激器有三大突破:
1.寿命更长:传统设备电池寿命仅6-7年,到期需二次手术更换;可充电设备寿命长达20年以上,避免多次手术创伤。
2.使用更便捷:设备支持体外无线充电,充电1小时可连续使用15天,同时,患者可居家线上与医生连线,在线调整参数,无需频繁往返医院。
3.调控更智能:心电感知功能可实时监测患者心率变化,在监测到发作性心动过速时,触发自动刺激,以期终止发作或减轻发作严重程度。
“该技术尤其适合广泛放电、无法手术切除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像刘女士这类‘广泛性脑放电’患者,就是典型适应症。”李道龙强调,术前需通过动态脑电图、脑部磁共振等检查,精准评估患者脑电活动和脑部结构,排除肿瘤、感染等禁忌症,才能确保手术安全。
术后效果显著,患者重归正常生活
“以前不敢让她一个人出门,现在她能帮家里看超市货架了!”术后40天随访时,刘女士的母亲拉着李道龙的手,难掩激动。据家属记录,术后刘女士仅出现2次轻微小发作,较术前“一天三四次”的频率下降超80%,且未出现头晕、声音嘶哑等刺激相关副作用。
李道龙打开平板,连接设备后,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电流参数:“目前设置的是电流0.3毫安,频率30赫兹,脉宽250微秒,刺激时间30秒,间歇时间5分钟,后续可根据她的病情情况,通过APP远程上调或下调参数,不用再跑医院调整。”
更让家属安心的是费用问题。“原本以为这么先进的手术要花很多钱,没想到医保报销后,自己只掏了1.27万。”刘女士的姐姐算了一笔账,整个治疗过程(含手术、设备、住院)总费用约26.8万元,其中设备费用通过医保专项报销后,大幅减轻了家庭负担。
据了解,皖卫附院市二院自2024年10月正式开展迷走神经刺激术以来,已成功为 5 名难治性癫痫患者解除病痛。8月3日,是六安市首例可充电迷走神经刺激器(VNS)植入术。从术后随访数据来看,这些患者的癫痫发作频次均实现 50% 以上的降幅,其中 1 名患者术后 8 个月更是未再出现一次发作,目前已顺利回归工作岗位,重新融入正常社会生活。“我们希望把这项新技术带给更多有需要的患者,让大家不用奔波外地,在家门口就能握住治疗的希望,通过科学干预重新找回生活的主动权。”李道龙主任的话语中满是对患者的关切与对技术普及的期待。(来源:六安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