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

  • 微信公众号

    预约挂号

  • 官方视频号

    关注我们

  • 官方抖音号

    健康科普

首页>>科室介绍>>内科系统>>神经内一科>>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六安张兰青:托起红手环 助推健康梦

发布时间:2018-03-14 阅读次数: 分享到:
概述:张兰青,男,1971年5月生,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共党员。牵头组建了皖西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形成了以脑卒中为重点,覆盖其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科普宣教和防治队伍。通过深入社区、乡镇、山寨,强化公众对慢性病的防治意识,改变着人们的健康观念与健康行为。皖西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被授予了“优秀红手环志愿单位”称号,张兰青也获得“优秀红手环志愿者”、“中风120英雄”称号。

 

张兰青在为百姓进行义诊与宣教

 

  当今,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高发。而普通大众对其预防保健知识严重缺乏,防治意识明显不足。显示出公众物质生活水平与慢病防控能力的不协调,公众健康素养需求与健康教育供给的不协调。公众健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指出,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为此,长期从事脑卒中救治及预防工作的张兰青主任牵头组建了皖西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形成了以脑卒中为重点,覆盖其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科普宣教和防治队伍。通过深入社区、乡镇、山寨,强化公众对慢性病的防治意识,改变着人们的健康观念与健康行为。

 

  冬之星火:红手环落地六安州

 

  

  红手环志愿服务团是在中国卒中学会倡导下组成的针对卒中患者及高危人群的公益服务组织。2016年10月,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兰青的倡议下,经过积极筹备和精心策划,皖西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正式成立,红手环服务理念与模式正式落地六安。从此,红手环犹如星星之火,逐渐点燃公众健康教育的热情,拉开驱散卒中困扰的帷幕。

 

  2016年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清晨,还下着小雨,天气有些冷,但没有阻挡志愿者们的热情,一场卒中日主题公益活动在翡翠湾社区如期开展。队伍到达目的地后,大家很快拉起横幅,排好展板,摆齐桌椅,放好用物,准备妥妥当当。此时许多居民已经聚拢过来。大家各自归位,义诊大幕正式拉开。“大爷,您想了解哪方面的问题?”我们的志愿者迎着一位老人亲切地引导着。“我想看看我的血压怎么样了。”“好的。请您到这边先测一下血压,然后我们这里有专家可以进一步咨询一下。”“好,好。”老大爷被志愿者诚恳的态度和周到的服务打动了,待测了血压,做了咨询后,老人激动地说:“通常看病到医院,又要跑路,又要排队。现在专家们到了家门口,看病依旧那么细心,那么周到,方便了许多,也暖心了许多。”刘大妈是一位中风患者,患病已经三年了,仍遗留有左上肢的活动不利。大妈来到张兰青主任面前,咨询如何预防中风再发和如何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张主任仔细查看了刘大妈身体状况和肢体活动情况,而后耐心地宣教脑卒中预防应注意的生活、饮食、用药及自我监测要领,并指导大妈保持信心与乐观心态,继续加强肢体功能训练,避免肢体肌肉挛缩,促进功能进一步改善。刘大妈频频点头,临别时高兴地说:“张主任,你这么细心,说的话我句句都能听得明白,让我对自己的病更加明朗了。回去后,我一定依照你的嘱咐坚持服药、坚持锻炼,也要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坚决向中风说不。”

 

  春之祈盼:志愿者走进大别山

 

张兰青倡导组建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卒中疾病负担严重,堪称全球卒中重灾区。在过去30年里,我国卒中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在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尤为突出。而现实中,大部分的脑卒中都未能获得更为针对性、更为实效的治疗策略。据张兰青统计,六安市范围内确诊为脑卒中的病人接受溶栓治疗的仅有2.59%,即使在时间窗内就诊的病人选择溶栓治疗的也仅占到11.54%,也就是说每10位符合溶栓治疗指征的病人中基本只有1人最终接受溶栓治疗。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

 

  公众教育是卒中防治中的重要一环。作为红手环志愿服务的倡导者,张兰青期望,通过公益宣教活动,让公众拥有更多卒中防治知识。当卒中来临时能够积极应对,理性选择诊治方案,减少时间延误,减少疾病危害。当卒中趋于稳定时,仍要重视康复及照护,促进神经功能良好恢复,减少致残程度,促进生活自理和社会回归。

 

  2017年3月23日,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来到霍山县大化坪镇。志愿者们刚一到位,百姓便聚拢过来,问这问那,心情急切如遇救星,面色焦灼唯恐落后。张主任一上午在为病人诊治和解答各种问题,忙得口干舌燥,虽然身边也有一杯水,可是真地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为了不影响群众的热情和信任,张主任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和温善的微笑,以亲和的言语让每一位群众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不让一位群众感觉失望和冷落。这一天在当地还是初春,竟还飘着细雨,山林之间不免仍有阴冷。活动临近结束时,一位大爷关切地问张主任:“你冷不?”此时张主任才感觉到阵阵发自足底的寒意。大化坪镇的民风是淳朴的。活动中不时听到百姓念叨:“还是共产党员好啊!这么远还来看我们,又送医又送药的,真是感激啊!”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承载着志愿者的梦想,也承载着百姓的期望。在短短一年间,张兰青带领红手环的志愿者们为当地百姓进行健康宣教、政策宣传、义务诊疗、免费检查、医疗救助等公益活动,以自己的诚心和爱心将卒中防治要领传播到每个人的心田。经过不断努力与精心组织,红手环的足迹几乎遍布皖西大地,红手环理念即将洒遍大别山区。

 

  夏之激情:快通道畅通大血管

张兰青在进行神经血管介入治疗

 

  让每一位卒中病人都能得到积极合理的救治,是医者若干年来不懈的追求。张兰青认为,卒中防治包含院内与院前两个层面。院内处置重点在于绿色通道、流程优化、针对性技术应用,院前防控重点在于早期识别、早期运送、早期干预,其核心是公众教育。只有公众懂得卒中早期识别和应急处置方法,才能更为理性地选择救治方案,更为积极地参与临床决策,尽可能减少时间延误,提高溶栓等措施应用比率;也只有医院内更为畅通的绿色通道,更为简洁的诊治流程,更为科学合理的技术应用,才能使得病人得到更加务实的医疗服务。

 

  作为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兰青在专业领域有自己独到的思维,善于求变,勇于开拓,近年来积极引进支架置入、机械取栓等神经血管介入新技术,使得该院卒中救治水准比肩国内先进行列,将临床诊疗服务打造得更加规范化,让病人拥有更多的服务实惠,获得更高的满意体验。同时,张兰青积极推动卒中中心建设,通过多学科协作和组织化管理,促进卒中绿色通道形成和优化,使得该院卒中救治水平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高温季节往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之一,高温诱发脑血管闭塞或破裂以及大量出汗导致脑部灌注减低等均可以发生脑卒中。2017年7月,正值盛夏酷暑,气温高达40摄氏度。67岁的徐大爷傍晚在田间劳作时突然出现右侧胳膊、腿活动失灵,言语含糊不清,家人发现后在2小时内将他送至我院。急诊科医生完成头颅CT检查后考虑病人罹患急性脑梗死,迅速启动卒中绿色救治通道。张兰青主任获悉后立即对病人进行了快速评估,认为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存在颅脑大血管闭塞,应立即给予静脉溶栓和介入取栓治疗。在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后,一次尿激酶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介入机械取栓术顺利完成,术后病人右侧肢体活动状况明显改善,五天后病人自行下床行走。这种在院内诊治各环节中,充分评估病人,优化救治流程,积极争取有限时间,给予病人最及时、最有效、最精准救治的案例,是国内外卒中救治领域努力的方向,也是张兰青团队立足前沿、积极引进、着力打造卒中绿色通道的重要成果。张兰青说,当前已是急性卒中治疗发展的新纪元,面对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有医务工作者都应该快速务实地行动起来,让“时间与行动就是大脑”理念成为脑卒中诊治的新常态。

 

  秋之瑰丽:功夫不负有心人

张兰青参加红手环之夜接受中国卒中学会表彰

 

  志愿者是城市靓丽的名片。近年来,张兰青倡导的皖西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注重拓展公益活动,将治病救人和防病保健均作为本职任务。尤其在脑卒中的院前识别和院内救治效率的提升方面做了细致的工作,让直接影响到脑卒中救治效果的黄金时间压缩再压缩,让脑卒中的救治流程更加及时、更加高效、更加实际,取得了良好的宣教效果和社会反响。

 

  目前,红手环志愿服务逐渐趋向常规化,红手环志愿者逐渐广为公众熟悉。为进一步扩大影响,提高宣教力度,张兰青主任将志愿活动进行拓展和融合,优势互补,增进实效。近日,皖西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与六安市老年信息服务中心联手合作,定期对市内生活馆的老年人进行宣教和义诊,了解老人们的健康状况、解答老人们的健康问题,为保障老人们的健康奉献着爱心和努力。张主任还建立了科普宣教公众号——应卒科普园。这是一个具有公益科普、医患沟通、业务咨询、预约就诊、服务监督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让医患沟通随时随地,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为增进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坚实基石。

 

张兰青获得优秀红手环志愿者荣誉证书

 

张兰青获得“中风120英雄”奖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取得公众教育实效的同时,志愿团的工作也得到了中国卒中学会的肯定与表彰。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皖西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被授予了“优秀红手环志愿单位”称号,张兰青主任也获得“优秀红手环志愿者”、“中风120英雄”称号。

 

  公益意味着奉献,志愿离不开付出。多年来,对于张兰青主任来说,一份公益情怀早已扎根心底,一种志愿行动早已成为自觉。虽然也有艰辛,也有焦灼,但只要社会需要,只要群众满意,就会责无旁贷。张主任说,能够成为一名志愿者是幸运的,也是富足的。未来,依然期望用公益之心温暖社会,让志愿之花永驻人间。

上一篇:红手环在行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下一篇:六安市二院卒中中心,卒中救治新模式